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作者:陈勤建 刊期:2007年第03期

    民俗和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天然的切合。相对于人类在社会上的外在活动,精神生活是人类内在创造、传递和体验精神价值的心意活动,而民俗则是人类日常情景中,代表了民众群体的精神意愿,展现这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形态,呈现为精神生活的独特风景线。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

  • 论过渡形态的生命信仰

    作者:张铭远 刊期:2007年第03期

    笔者曾经研究过一种尚未进化到灵魂不灭阶段的原初形态的灵魂观,以及以这种灵魂观为基础的生命信仰^1,本文将继续以历史-地理/功能-进化的方法,追寻灵魂观及生命信仰的演变轨迹,考察过渡形态的灵魂观形态。所谓过渡形态的灵魂观,就是与原初形态的生命信仰相比,在灵魂观上已有了灵魂不灭的观念,

  • 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作者:刘晓春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一、引言 浪漫主义是民俗学的伟大传统。自民俗学形成之初,浪漫主义就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民俗学的学术传统之中。民俗学往往以怀旧的心态看待民俗,将民俗看作是自然的、真实的,试图追寻民俗的本原,在空间和时间上远离现代文明的人们是传承民俗的主体,地方性的民俗文化往往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所有这些,

  • 关于民俗文物

    作者:徐艺乙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过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器物默默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平凡的器物与中国传统的造物文化一脉相承,其造型、装饰及技艺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个客家山村的元宵游神赛灯活动

    作者:石奕龙; 丛云飞 刊期:2007年第03期

    笔者所调查的福建省宁化县延祥村,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客家山村,几百年来,该村一直流行着元宵节游神赛灯的活动,而且其元宵节花灯造型各异、内容丰富,灯会组织完整,在整个宁化及附近县份里都非常闻名。本文试就延祥花灯的盛况、有何特色、以及它在延祥社会中的文化经济功能加以粗浅的阐述。

  • 潍坊风筝的传承方式及代表人物

    作者:党明德; 谢婕 刊期:2007年第03期

    潍坊是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过去说潍坊的风筝,有“十个风筝九个蝶,九个蝴蝶九个新”的说法。在四大产地中,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现在潍坊风筝又将“鲁蝶”的特点发展到了以“蜈蚣”为特色的风筝,“龙头蜈蚣”、

  • 论徽州宗祠的遗存情况与民俗文化特征

    作者:臧丽娜 刊期:2007年第03期

    徽州宗祠是徽州礼制建筑类型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明清时期,祠祀建筑兴起大量营造之风,最本原的起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当时不但在都城内修建了许多大型坛庙,各地方也建造了大批祠庙和表彰封建道德与功绩的牌坊、碑亭等。,向以朱子故里为地域之荣的徽州民众大兴土木,大批的徽州宗祠遗存反映出明清之际徽州这一“理学重地”...

  • 岭南建筑民俗中的易学思想

    作者:朱培坤 刊期:2007年第03期

    岭南近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自成一套完整的解释系统,甚至可以说,是较早把现代建筑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标本。从开平雕楼到客家围龙屋,从广州骑楼到潮州大厝,从西关大屋到东山小洋房,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等岭南四大名园更是因借环境,组合空间,

  • 抚今追昔话蚕俗

    作者:吴潮海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距今7000多年前,中国历史进入新石器时期。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跨人文明门槛前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先民们在衣、食、住、行、生产、宗教、艺术、战争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规范,各个方面的发明不断涌现,这为丝绸的发明提供了土壤。

  • 《民俗研究》来稿须知

    刊期:2007年第03期

  • 批判、继承与反思——对1975—2005年日本民俗学研究动向的考察

    作者:郭海红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期的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艺术等领域,受中同影响较大。日本一方面学习、借鉴了中国文化的优秀元素,一方面结合本同的国情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明治维新,给日本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政治改革、科技创新、

  • 神道神馔——日本食文化的原型

    作者:王蓉 刊期:2007年第03期

    神道是在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传承。神馔(L人甘人)是神道祭祀时供奉给神的食品。如果说,神道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的话,那么,神馔可以说是日本食文化的原型,它反映了日本食文化的特点和日本食文化史的发展。

  • 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

    作者:韩若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动漫,究其根源是对各种传统民间工艺(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绘画(素捕、版画、水彩画、水墨画、油画、漆呵等)民间雕塑(木雕、砖雕、陶艺、石雕石刻、面塑等)以及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体,是传统大众文化和现代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现代“动漫”不仅包含动画和漫画,还包括了视频网络游戏、相关的娱...

  • 泰山祭祀及其宗教特征

    作者:刘慧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中国历史上,泰山祭祀是作为一种国家礼仪来看待的,每每有礼,大都是一代帝王亲自执事。特别是封禅之祭,是“旷世”之大典,为任何一个帝王所想往。故大史学家司马迁早就有着“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弹?”的感喟。只是囿于帝王自身的功德所及,“即事用希”,“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 ^1

  • 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作者:叶涛 刊期:2007年第03期

    泰山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她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泰山主神东岳大帝,以至于当时的文人士子对碧霞元君势力的发展颇有微词,明人谢肇涮曾说:“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以诳愚俗: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