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作者:宋俊华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生态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保护怎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科学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理解,而且会影响到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方法的选择。

  •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与传统

    作者:黄永林 刊期:2008年第04期

    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

  • 中国民俗学思想发展的道路

    作者:刘铁梁 刊期:2008年第04期

    作为现代科学的中国民俗学,从1918年正式诞生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90年当中,民俗学的研究活动曾发生过多次中断或者目标转移的情况,前前后后参加进来的学者们对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的认识也多有不同,因此,如何梳理中国民俗学整体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就成为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 《民俗研究》来稿须知

    刊期:2008年第04期

  • 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作者:吴真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内地的民间信仰研究者在与西方以及台湾、香港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经常面对“内马非马”的词源问题:“民间信仰”一词是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用法,在西方世界(包括香港),相应的研究领域应该称为“民间宗教”(Popular Religion),可是内地学界共识的“民间宗教”概念对应的却是民间秘密教门。内地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两个概念大致平行...

  • 20世纪民间故事家研究叙论

    作者:万建中; 李琼 刊期:2008年第04期

    民间故事学考察的对象是故事文本和故事的传承人或讲述人,即故事家。两者相互关联,演述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的再生产关系。20世纪民间故事家的考察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故事家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现代故事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术路径,为民间和学者在故事层面的知识交换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 抗战时期吴泽霖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

    作者:聂蒲生 刊期:2008年第04期

    抗战时期,大夏大学由上海迁至贵阳后,社会学系仍由吴泽霖教授主持,于1938年春建立社会经济调查室,附属于文学院,亦由吴泽霖主持。一年后,为促进工作效能、充实研究内容和设备,将该室改名为社会研究部,“从事进行有系统之调查与研究,以冀促成贵州社会建设之事业”。“特别着重黔省境内苗夷生活之实地调查工作。”

  • 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与民众生活秩序的建构——以豫西李村宗族、庙会与乡村基督教的互动为例

    作者:李华伟 刊期:2008年第04期

    公共空间,主要是从哈贝马斯而来的一个学术概念,而对中国公共空间的研究尚有开拓之余地。公共空间,从内涵上讲,可分为物质的、可见的、有形空间和不可见的、无形的、社会与心理空间。谈论中国的公共空间,必须区分城市与乡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与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而关于中国乡村公共空间之研究,

  • 街区生活空间的变奏曲——北京东城区东四街区的历史追忆与现代重构

    作者:吴丽平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东四街区,隶属于东城区管辖,它北起平安大道,东邻东二环路,西至东四北大街,南到朝内小街,区域外形旱长方形。东四街区以朝阳门内小街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东片部分已在危改和拆迁后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楼房,而此处的明清时期皇家仓廒旧址也被打造成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西片的头条至九条胡同,除头条、

  • 北方移民民俗生活的社会记忆——以晋南移入民村调查为例

    作者:卫才华 刊期:2008年第04期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各少数民族发生着冲突与交融,这里是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移民发生地。明清之际,山西形成了声名远播的“大槐树移民”和“走西口”移民,

  • 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作者:邵凤丽 刊期:2008年第04期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所渭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阐明全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而“起例”是对编纂的原则,

  • 汉族埋胎衣民俗初探

    作者:张静怡 刊期:2008年第04期

    埋胎衣之俗,在早期的台湾社会仍然普遍流传,人们将其视为一种禁忌谨守着,不敢忽略埋胎衣民俗所带来的后续结果。台湾早期的民俗文献搜集号书中,对于埋胎衣之俗也有相关记载,如片冈岩的《台湾风俗志》《台湾人的生产》中记载“胞衣装入瓮内,用红纸密封埋在庭院或菜园,传说埋胞衣的地点万一发生火警,

  • 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作者:刘魁立 刊期:2008年第04期

    2008年8月未我们曾经到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做过一次关于非物质定化遗产项目的初步考察。

  • 兔儿爷:从兔神和儿童玩具到民间艺术品

    作者:于萌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兔儿爷在北京是一个流行的节日物件儿,那时候这个泥塑的兔神在中秋节是孩子们必备的玩具,同时也是中秋拜月的偶像,而今兔儿爷是民间艺术品,在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商店还有春节庙会上都可以买到。兔儿爷里的“儿”是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并没有实际的意思;“爷”在这里是神的意思。

  •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

    作者:扈庆学 刊期:2008年第04期

    葫芦作为绘画题材,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不仅因为葫芦题材的绘画具有花鸟画的一般艺术特征,易于表现,还源于葫芦题材花鸟画不同于一般题材的花鸟画,它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意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