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形象与想象:柏林的都市民族学

    作者:沃尔夫冈·卡舒巴; 安德明 刊期:2010年第02期

    首先,我想向各位介绍一下我的两个"家园":一个是我的学术"家园",即欧洲民族学,另一个是我的"家园"城市柏林。我希望这些有关柏林以及我和同事们在那里的工作的概述,能够给大家一些关于我们所说的"都市民族学"的印象。都市民族学这一领域,也是我目前为数不多的"户外"研究范围中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使我获得几个小时的时间,得以逃离书桌...

  • 朝向民俗学的新视角

    作者:安德明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10年3月29日—4月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共同邀请,德国著名民俗学家和欧洲民族学家、柏林洪堡大学欧洲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卡舒巴(Wolfgang Kaschuba)教授前来北京进行学术交流,并先后在北师大和社科院举行了四场学术报告。

  • 侈糜、奢华与支配——围绕十三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与政治风俗的札记

    作者:赵旭东 刊期:2010年第02期

    作为蒙元帝国时代的一种物品,纳石失不单单是一种用来制作服饰的布料,它本身还体现了其极尽奢华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政治支配。这是一种与游牧社会相匹配的生活奢侈品的分配,由此物品的分配而在那个时代建构起了一个世界性的庞大集团,这个庞大集团得以凝聚的基础象征性地体现在作为这一帝国再分配政治基础的奢侈品上面。通过这种特殊的奢侈品的生产...

  • 西晋“二十四友”集团交游方式探析

    作者:张爱波 刊期:2010年第02期

    "二十四友"作为西晋重要的文人集团,囊括了陆机、潘岳、左思、刘琨等当时的一流文人,但因事权戚贾谧,长期以来颇受冷落。通过综合考察现存资料可以发现,"二十四友"集团的交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以"金谷宴游"为代表的文人集会、日常的赠答唱和以及为贾谧讲解《汉书》和讨论"《晋书》限断",这些交游方式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以"二十四友"集...

  • 新疆哈萨克族女性民俗变迁

    作者:韩慧萍; 薛洁 刊期:2010年第02期

    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促进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现代化转型中,哈萨克族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劳动逐步转向半定居、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哈萨克女性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女性民俗变迁的梳理和探讨,分析其民俗变迁的动因,并充分肯定哈萨克族女性在民俗变迁...

  • 汉人的丧葬仪式:基于民族志文本的评述

    作者:张佩国 刊期:2010年第02期

    围绕汉人的丧葬仪式,海内外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分别从功能论、阐释人类学、实践理论和"正统化"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就此进一步探讨民族志实践层面汉人丧葬仪式研究的可能性创新路径。

  • 祖先何在:人类学视野下的坟墓风水观之争

    作者:温春香 刊期:2010年第02期

    作为了解中国人宇宙观的一种方式,风水历来受人类学关注。坟墓风水是国内外人类学界研究风水的核心问题,由此发展出以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为代表的"机械论"和以马丁(Ahern Emily M)为代表的"人格论"风水观之争。之后许多人类学者都参与其中,学者们开始关注引发这一分歧的深层原因,并试图从汉人社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中找到理解二...

  • “七七”丧俗考源

    作者:刘铭; 徐传武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七七"丧俗是中国传统丧葬风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源头,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七的崇拜和由之而来的儒家的"七虞之礼"。另外,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道教的"七七"奠和佛教的"七七"斋对该丧俗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响。三者之间相互融会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七七"丧俗。

  • 吃与不吃:食物体系与文化体系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0年第02期

    人类与食物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关系,也表现出建立在其上的文化体系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对食物有着不同价值观。石器时代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在今天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地方甚至值得借鉴。不同的文化体系在食物体系中创立了不同的分类制度,许多食物的文化隐喻通过仪式进行特殊的表达。人类生存与食物生态构成一种共生现象,需要格外养护。

  • 乡土宴饮与民间规矩——山东滨州姜家街村“两道饭”宴饮习俗调查

    作者:王东昕; 姜志刚 刊期:2010年第02期

    在山东滨州黄河两岸的农村,长期以来盛行一种名为"两道饭"的地方宴饮习俗。"两道饭"作为一种民间饮食习俗,除了具有款待宾朋贵客的饮食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和控制个体成员的民间交往行为,实现了社区内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笔者于2008年冬天通过多次田野调查,对"两道饭"习俗中的饮食习俗、民间规矩、特殊礼俗和特有酒令进行了详细...

  • 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

    作者:陈建宪 刊期:2010年第02期

    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轨范着民族的生活节律,隐含着集体的世界观与生活哲学。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时空坐标,除夕是中国文化在自然时间上标记的元点,家庭是中国人空间认知的元点。时间元点回归空间元点,是人类复归生命起点的一种本能。中国民众通过民俗活动和空间改变来对时间元点神圣化,表达了自己的文化诉求,体现了独特的世界观与审美观。今天,春节...

  • 民俗学视野下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意义

    作者:张勃 刊期:2010年第02期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乐于并善于将民俗传统记录下来、将对民俗传统的理解表达出来因而拥有丰富历史民俗文献的国家。从学术分工上看,整理研究历史民俗文献更多是由从事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学者来担当,但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意义却不局限于历史民俗学,而是惠及包括历史民俗学、记录民俗学和理论民俗学在内的整个民...

  • 劳动的意义:希腊神人分离神话的哲学阐释

    作者:傅辰彦 刊期:2010年第02期

    古希腊初民对神人分离过程所进行的生动描述,内蕴着古希腊人对存在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性思考。劳动出现在神人决裂之后。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神人关系重建的中介——通过将劳动所得的产品变为对神(自然)的祭品,人重新为神(自然)所眷爱;又是人类能够永续生存的基本技艺——神(自然)保证劳动之人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

  • 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的传播——兼谈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的本土化及女性化特色

    作者:邢莉 刊期:2010年第02期

    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有一个本土化和女性化的过程。在民间传说中,唐代历史上遂宁广德寺的主持克幽禅师就是马郎妇观音,广德、灵泉二寺的文物古迹与历久弥新的中国观音的原型——妙善公主在当地的传说互相建构,而从历史上传承至今的观音庙会所展演的活态仪式更呈现出宏大的民间叙事,经历了1300年的观音信仰一直在建构中。民众的建构依托于川中...

  • 盂兰盆节与日本人的祖先信仰

    作者:邢永凤 刊期:2010年第02期

    盂兰盆节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一系列仪式是与已逝祖先相关的祭祖活动。因此,通过盂兰盆节可以了解日本人的祖先观念、灵魂信仰等。本文拟通过考察日本盂兰盆节的仪式,揭示日本人的祖先观念、灵魂观念等,并考察当今社会盂兰盆节所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另外,通过研究盂兰盆节可以了解日本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日本人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