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主持人语

    作者:杨利慧 刊期:2011年第01期

    作为世界民俗学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方法和视角,表演理论有着丰富的启示性,对其进行充分理解、本土化实践及反思,无疑对推动该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俗学自身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受《民俗研究》杂志的委托,我组织了这组专栏文章。其中,拙文《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

  • 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

    作者:杨利慧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对表演理论在中国民俗学领域近30年间的传播和实践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该理论得以传入中国并被接纳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因由,既与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形势相适应,更与本土民俗学对生动鲜活的表演活动进行记录和对民俗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中国民俗学者在本土化实践中体现出的将多种理论视角相融合、对历史维度的强调、对...

  • “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

    作者:王杰文 刊期:2011年第01期

    "表演理论"是20世纪70至90年代国际民俗学界的主导性理论,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民俗学与语言人类学两个学科范畴。本文简要介绍这一理论被更新与推进的历史过程,描述了"表演理论"之后欧美民俗学的研究趋势。

  • 从信仰到信: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

    作者:彭牧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从记录整理零碎片段的迷信观念,到把握民间信仰的文化整体,再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活态宗教实践,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在过去60年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和民俗学学科研究范式从文本到表演,到实践的整体转型密切相关,和代表性的表演理论既本质关联又有所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代表性学者对民间宗教信仰的界定...

  • 表演理论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

    作者:祝鹏程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借助民俗学表演理论,对郭德纲相声进行语境、观众、表演等层面的分析。郭德纲继承与改造了相声的传统表演模式,其表演具有释放都市观众压力、接续断裂传统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弊端。以此为基础,本文反思表演理论忽视历史维度的局限,对该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价值予以评估。

  • 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从情节增加引起的主题变化

    作者:陈泳超 刊期:2011年第01期

    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应该允许做很多实验。本文作者首先将一个陌生故事讲给常熟白茆著名民间故事家陆瑞英听,在不同时间间隔之后又请她讲述了四次,通过分析,这一故事虽然迄今未曾定型,但基本的趋向是可以把握的:即在加长情节的过程中,故事主旨发生了偏移。

  • “言出必中”赛“神仙”——汉藏“梦先生”故事比较研究

    作者:林继富; 査斌 刊期:2011年第01期

    汉藏民间故事彼此影响深远、深入,"梦先生"故事是汉藏民间故事相互影响领域里的重要内容,其影响涉及到故事的母题、结构和题材的选择等方面。该故事在遵循汉藏民族共有叙事传统基础上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性。

  • 民俗学中的“母题”概念及对母题索引的检讨

    作者:张成福 刊期:2011年第01期

    作为民俗学核心传统和根底要素的"母题"概念,与历史-地理学派有密切关系。民俗学界围绕"母题"进行了很多讨论,并主要从四个方面完善或扩展了母题概念。讨论的结果可以概括为:母题是叙事的基本单位,具有可重复性和较高的概括性。母题索引的编纂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 庙会组织与民族国家的地方社会——妙峰山庙会的公民结社

    作者:王立阳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以北京妙峰山庙会及其香会组织的复兴为个案,从地方性个体横向联结的角度,研究庙会组织中的社会和个体及其在当下社会中的合法性诉求以及实现方式,从而了解在改革开放后个体和社会如何成长发展,理解中国地方社会及其走向,探索庙会组织作为中国公民社会有机构成的可能性。

  • 建构传统:牧民社会时间的释义——以内蒙古那日苏嘎查蒙古族牧民为中心

    作者:宋小飞 刊期:2011年第01期

    时间是所有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并且时间是每种文化的基本分类概念之一。本文以对时间本质的讨论为基本脉络,以那日苏牧民为个案,分析他们的时间建构与日常生活体验及时间利用价值、策略方针间不可分离的特性,以及这一特性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与其社会时间之间有着无比亲密的关联性。

  • 社神崇拜与社区重构——对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的个案考察

    作者:李翠玲 刊期:2011年第01期

    民间信仰不仅是维系传统农业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对于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和矛盾,充当社会转型的润滑剂。以传统社神崇拜为例,虽然当前现代化、市场化等外部力量使其在结构—功能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众仍可借助传统社神崇拜资源,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结构的调整,并重...

  • 渔民春节祭祖与宗族聚合——以鲁南微山湖区为中心

    作者:佘康乐; 刘星 刊期:2011年第01期

    陆居三十多年来,鲁南微山湖地区的渔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春节祭祖习俗。整个祭祖仪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从腊月二十二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由送老祖、接老祖和辞年等仪式构成,是渔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春节祭祖仪式体现了渔民独特的老祖信仰,这一信仰不仅对渔民起着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时还凸显了渔民的宗族特征,而春节祭祖仪式也成为宗族建设及...

  • 《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黄永林 刊期:2011年第01期

    受当时楚国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审美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打上了楚文化鲜明的时代印记。本文在研究《楚辞》中恋爱习俗主要表现形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存在与发展的独特文化渊源、内涵和时代精神。

  • 《民族艺术》2011年第1期目录

    刊期:2011年第01期

  • 东汉士人隐逸的类型、特征及意义

    作者:聂济冬 刊期:2011年第01期

    受各种因素影响,东汉时期隐逸之风盛行,且隐逸类型多元化,有和光同尘的真隐,有以隐待仕、沽名钓誉的假隐,总体上"真隐"数量甚众,体现了当时士林尚道德、重名誉的时代特征。而且东汉的隐士并不一味消极遁世,不少人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关心政治,关注社会民生,从而产生了若干在思想史或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品。隐士的存在,为东汉增添了社会风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