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史诗认同功能论析

    作者:朝戈金; 冯文开 刊期:2012年第05期

    在世界各地,有相当数量的史诗具有在特定人群内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于是,史诗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史诗叙事语词所传递的直接信息,它与群体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许多超越了史诗文本的意蕴密切关联。史诗作为特定群体自我辨识的承载物,以超级故事的形态宣示了特定社区或地区或族群存在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这些故事也因为将神话与历...

  • 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

    作者:安德明; 杨利慧 刊期:2012年第05期

    1970年代末迄今的30多年,是中国民俗学近百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民俗学逐步矫正了此前20多年间由于极“左”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干预而造成的严重不足,(1966—1976)以前、特别是1949年以前的学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并获得了巨大发展:不仅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诸多新的成绩,对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公共领域也做出了新的贡献,尤其以它...

  •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祭祖制度略论

    作者:马新; 齐涛 刊期:2012年第05期

    魏晋隋唐时期的祭祖之制,正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祖制度的转折期。这一时期,随着墓祀的衰歇,祭祖之式一分为三:一是朝廷所设定的庙祭与家祭;二是兴起于民间的寒食扫墓;三是因佛教传入而引发的佛教式祭祖。在此后的发展中,庙祭与家祭汇合,演化为宗祠祭祖;寒食扫墓与佛教式祭祖继续流行。这一演化过程的总趋势就是祭祖的官方色彩不断减弱,...

  • 《管子》书中的“幼官”和有关节气问题

    作者:张富祥 刊期:2012年第05期

    《管子》书中的“幼官”本指祭官,“幼官图”就是为官方四时祭祀及相关生产、政教活动而绘制的图式。《幼官》和《幼官图》是四时节令制度与五行学说相结合的产物,即所谓“播阴阳五行于四时”。综合考察《管子》书中的时令诸篇及其他载籍中的时令文献,可以考见古代四时节气制度的变化。

  • 泰山碧霞元君祭:从民间祭祀到国家祭祀—以清代“四月十八日遣祭”为中心

    作者:周郢 刊期:2012年第05期

    泰山为碧霞元君信仰之祖庭,其祭祀活动最初兴于民间,随着其影响增大,明代开始出现皇帝派遣宦官诣泰山祭祀元君的事例。至清代将这种致祭制度化,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起,清廷定期于每年之四月十八日遣大臣赴泰山致祭碧霞祠,其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亡方告中止。考察这一礼制,有助于探明碧霞元君从民间信仰到国家祭祀的历史进程。

  • 湖南汉族崇火习俗

    作者:吉成名; 马洪远 刊期:2012年第05期

    火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的用火实践中,湖南汉族形成了丰富的用火习俗,并且产生了对火的崇拜。由于崇拜火,又产生了对火神的崇拜。湖南汉族火神崇拜的突出表现是灶神崇拜、南岳圣帝崇拜和火德荧星崇拜。通过崇拜火神,人们采用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对火灾的忧患意识和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 人类学语境中的“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

    作者:覃琮 刊期:2012年第05期

    在人类学的语境中,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虽具动态性,但却有约定俗成的研究范畴。基于此,关于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相关议题:民间信仰与现代化,民间信仰领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学者们在不断拓展民间信仰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在寻求研究范式的转换,这表明在人类学语境中,民间信仰研究已有共同的...

  • 教堂钟声与晨钟暮鼓:华北梨区乡土宗教的赛局图景

    作者:岳永逸 刊期:2012年第05期

    晨钟暮鼓和教堂钟声是因华北梨区不同信众群体宗教实践而形成的空间混响与回声。在当下的中华上空,这两种音响既是独立的,也是交错的,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赛局图景。从因信仰实践而生的空间音响学层面而言,抛弃在西方与东方、文明与野蛮、精英与大众等二元语境下桎梏下的民俗宗教、民间/众宗教以及弥散性宗教等学界惯用语,指向过程、实...

  • 信俗、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以漳州市区妈祖信俗的田野调查为例

    作者:许哲娜 刊期:2012年第05期

    通过对漳州市区四座妈祖庙—田霞祖宫、齐天宫妈祖庙、上街天后宫和桂溪天后宫的日常庙务与节日庆典进行的多次田野调查对信众在神人关系以及宫庙空间等方面的情感体验的剖析及对妈祖信俗所反映的日常生活规则的解读结合历史文献、民谣熟语等资料追溯源流,可以发现漳州市区妈祖信俗具有与日常生活高度契合的文化特质,而这种特质正是妈祖信俗在...

  • 风水文化中气论观念的生态美学意义

    作者:张义宾 刊期:2012年第05期

    气论观念是风水文化的核心问题,它不但是风水文化的本体基础,也是居所诸构成要素及居所结构的本质。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维度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美学中人与自然“共在”的生态存在论具有相通之处,是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 文化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策略:饮食人类学的研究

    作者:张敦福 刊期:2012年第05期

    饮食是探知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回顾和检视近百年来的相关重要文献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的知识源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文化唯物主义曾在猪肉、昆虫、牛肉等食品的地方消费实践研究中贡献出了真知灼见,这个研究策略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价值和理论工具意义。全球饮食领域的新景观,尤其文化...

  • 饮食正义雅俗共“尝”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然而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惯习中,饮食被置于“民俗”之阈,与“高雅”泾渭分开,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亦有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饮食文化其实无妨为社会结构的特殊“文本”,全面体现社会语境中的“文法”,“面子文化”便是一个例证。

  • 鲁菜创新的困境与路径分析—基于文化与民俗视角的思考

    作者:王晨光 刊期:2012年第05期

    鲁菜是发源于齐鲁礼仪之邦的一种地方性饮食文化方式。经过数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鲁菜因封闭保守而备受国内其它菜系以及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本文从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角度对鲁菜的境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以“文化重构”为理念和以品牌化为目标模式的创新设想,期望把鲁...

  • 人口稀疏化乡村的民俗文化传承危机及其对策—以爱知县“花祭”为例

    作者:樱井龙彦; 著; 甘靖超 刊期:2012年第05期

    当今日本社会的人口稀疏化、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导致民俗文化的存续处于危机之中。尤其是在山村地区,人口的不断流出致使人口稀疏化愈演愈烈,由于只有老龄人口留守地方,能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的后继者变得越来越少。我们选取民俗文化中尤为需要一定人数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民俗艺能”(民间表演艺术)为论题,讨论人口稀疏的山区村落如何应...

  • 华北的容与宗族—以山西代县为中心

    作者:韩朝建 刊期:2012年第05期

    山西代县的宗族礼仪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容的祭祀,容主要由祖像“影”和神主牌演变而成,且同时融合了影、神主、祠堂、族谱等诸多宗族要素的形制和功能。在其修传和管理上,能够区分和组织不同的人群。容在清代地方社会变动以及宗族庶民化的催生下得以流行,并最终成为华北宗族的重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