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民俗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模式

    作者:董晓萍 刊期:2014年第04期

    我国民俗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模式是一个历史概念,由五四文化模式和经济文化模式发展而来。钟敬文将五四文化模式引入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在高校中文系的格局中,创建了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同时在高校社会学的格局中,创建了民俗学,并从这里发展、成型和辐射,使之成为一门重的人文学科。当代我国民俗学面临着五四文化模式所不能解决的世界文化...

  • 姓名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纳日碧力戈; 左振廷; 毛颖辉 刊期:2014年第04期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研究涉及社会分类、社会记忆、政治操控、经济和政治交易、国家治理,也涉及如何造就和培养社会人。

  • “以生为业”:日常的神圣工作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细致化的社会分工形成了行业形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业、行业、专业愈加紧密地伴随着。如果没有这些行业分工和专门作业,事物无法分类,货物无法上柜,仿佛一个图书馆,没有分类目录如何找到你的书?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为一部车,那么,各个行业就像是车的各个部件。没有专门、专业化的社会化生产,“社会”便无从...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作者:王建民 刊期:2014年第0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传承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加以重新塑造、重新诠释的,因而有必加强对其个人生活史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发展及其方法论脉络缺乏把握,以文化传承人为中心的民族志研实方法和方法论亟待梳理。在具体研究中,应当注意选择所谓的“关键报道人”作为重点访谈对象,以保证调查的高效;注意搭建良好的田野关系;以深...

  •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口述史研究的适用与拓展

    作者:李海云 刊期:2014年第04期

    近十年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工作,因学术理念滞后与工作实践的一刀切模式,并未在学术探索与公共话语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应有效用;而主作为一种具体技术手段被使用。为有效推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助推社会发展,应注意从如下三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予以深化:通过口述史调查倾听民众心声,理解民众心态;借助社会语境分析...

  • 从“事象”到“情境”: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的范式转换与目标生成

    作者:王均霞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女性民俗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并表现出较为连续的发展脉络。整体而言,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1910s—1940s:与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女性民俗研究;二、1940s-1970s:阶级分析法与民间文艺作品的搜集与研究;三、1980s-1990s:主体客体化的女性民俗研究;四、2000年至今:“情境化”的女性民俗...

  • 男性在场与日本女性禁忌

    作者:郭海红 刊期:2014年第04期

    女性禁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女性禁忌突出表现为渔民社会中基于女性经血、生育形成的“赤不净”、“白不净”信仰观、以大峰山为代表的基于佛教教理“五戒”设定的山岳女人禁制,以及神道祭祀仪式下的女性排斥等。女性特有的月经、生育等生理表现,在民俗社会中被视为是不净、晦气、危险的发生源而予以隔离和排除。女性不净观的源头可以...

  • 景观、性别与社区:安第斯山脉的故事

    作者:林恩·斯克印克; 玻利欧·乔克; 康丽(译)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玻利维亚南部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一座男性山峰和一座女性山峰之间的争斗以独特的方式标识了这个地区,定义了该地区的物理空间以及人群关系。从社区的视角去考量景观,我们能了解到该区域历史与性别的重新书写,同时也能知晓个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故事的能力。

  • 父权制与回娘家节日禁忌传承——基于苏北H村的田野考察

    作者:张青 刊期:2014年第04期

    回娘家习俗至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作用,然而关于回娘家习俗的田野研究较为薄弱。在对苏北H村进行田野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回娘家节日禁忌是当地岁时节令习俗中的突出现象,结合对该地区自然、社会环境以及相关习俗的分析,认为父权制对父系世系延续的需是回娘家节日禁忌得以传承的推动力。

  • 傩仪的结构与作用

    作者:陶思炎 刊期:2014年第04期

    傩祭中的舞蹈或戏剧作为傩仪的有机部分,往往是其仪式过程的夸张和浓缩,也是对傩仪禳镇主题的艺术表达。傩仪作为功用明确的宗教与民俗现象,就文化结构而论,“层次结构”、“空间结构”、“角色结构”是其最基本的方面,也最能展现傩仪的文化特质和信仰内涵;而就傩仪的功能作用而论,“启活作用”、“聚众作用”、“俗化作用”、“传播作用...

  • 北宋前期山东地区的佛教结社初探

    作者:谭景玉 刊期:2014年第04期

    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辟支塔上镶嵌的十方功德碑是研究北宋前期山东地区佛教结社的重史料。北宋前期山东佛教社邑首领的名称比较复杂,虽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但不像国家官制的等级层次那样分明。其成员分布很广,多为乡村普通民众,也包含少量市户,比较常见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加入。它们多以地缘关系结成,比较多的是以村落为单位,一般是一村一社,...

  • 烁身以成物——中山灵寿故城“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

    作者:郎剑锋 刊期:2014年第04期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重研究对象,近代考古学则将对青铜器的研究扩展至青铜冶铸技术方面。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中山灵寿故城出土的一组“人俑拜山”陶器组合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揭示出古人在青铜冶铸过程中存在“烁身以成物”的观念。夏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内发现的祭祀遗存、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关于“爨”礼的记载则表明,“烁身以成物”...

  • 红灯照的社会表演

    作者:路云亭 刊期:2014年第04期

    红灯照组织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特殊的女性群体,集合了多元的女性成色。红灯照的首领多从事过巫术或杂技表演活动,其在公共空间的表演带有炫技和表现性魅力涵义。红灯照中的个别首领和成员出身娼妓,妓优合流在红灯照系列人物里重新找到依据。红灯照尚艺妓之传统体现了对抗儒学体系的叛逆性。红灯照以杂技替代神话的做法,虽说还原了巫术与艺术的...

  • 人类学视野中羌族民间犬信仰及其文化析说

    作者:李祥林 刊期:2014年第04期

    对于信奉万物有灵的羌民来说,“犬”是重的信仰对象之一。犬信仰在羌族民间社会中由来古老且功用宽泛,满足了尔玛人的精神世界需,并跟他们的传统生活关联密切,形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内涵丰富的民俗传统。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就羌族民间犬信仰问题进行解析,无论对研究羌族民俗史还是中华民俗史,都有裨益。

  • 喜洲十六村的本主信仰与身份认同

    作者:郑长天; 金瑶 刊期:2014年第04期

    同现实生存空间相对应,喜洲白族的本主信仰空间从族内和族际两个层面突出地表达了喜洲人的身份认同。在族内认同的层面上,喜洲人通过对大理白族地区最为尊贵的本主的选择与集中,在其与“山脚海边”村落的对比框架中,建构了其作为区域性信仰“中心”的位置。在族际认同的层面上,喜洲的本主信仰则通过接受异文化的元素而表现出民族文化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