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民俗学为什么需要先验逻辑

    作者:户晓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康德的先验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理性的误用(越界使用)进行逻辑的诊断和学理的批判,进而把我们的主观看法和意见转换为能够推演的学术命题,而且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经验性的研究只能把人当作自然“物”或客观对象,不适用于人的自由。因此,民俗学不仅需要先验逻辑来进行明确的知识划界,而且“需要超越性一跃”,即跳出有限的经验界,进入理...

  • 亚民俗:学科发展的有机动力

    作者:张举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通过扩延“亚民俗”这一概念,民俗学可将“亚民俗”视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近年来中美民俗学界的交流为背景,梳理了以中美为主线的中外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别指出利用民俗的“传教士”与“学术”交流史上的转折点,强调对跨文化交流中意识形态的特别关注,即对自我传统的根的认同,提倡自信的、平等的学术对话。

  •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刘铁梁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

  • 公共民俗学与新在野之学及日本民俗学者的中国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菅丰教授访谈录

    作者:菅丰; 张帅; 邢光大 刊期:2017年第03期

    菅丰(Suga Yutaka),1963年出生,199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日本民俗学会理事、日本现代民俗学会运营委员等职。菅丰教授长期以中国和日本为主要田野调查点,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与文化资源利用及管理、共同(Commo...

  • 民俗学者的田野介入与社会现实的再建构——通过田野调查构筑现实

    作者:菅丰; 邢光大; 张帅 刊期:2017年第03期

    田野作业通常被认为是作为理解的手段在当地直接搜集讯息。但实际上,田野作业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搜集讯.g-的手段,它具有与当地人共同再建构现实(reality)的合作协同这一特征。正是因为这一特征,我们能发现田野作业这一行为方法的优越性是其他研究手段所不具备的。

  • 日本民俗学“在野之学”的新定义——菅丰“新在野之学”的倡导与实践

    作者:陆薇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新在野之学(新公共民俗学)是日本当代民俗学者菅丰的代表性理论,是对日本民俗学草创期“在野之学”的回归和再构建。该理论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由日本学院派民俗学者主导的封闭的学术体系,消除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隔阂,寻求学院派民俗学者、公共民俗学者、各类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多样化行为体的协同合作。它要求民俗学者重视介入式的日常实践...

  • 从主妇到厨娘——传统宗祠祭礼中女性角色的历史变迁

    作者:邵凤丽; 萧放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宗祠祭礼是传统宗族深化血缘认同、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仪式。从先秦《仪礼》的士人祭礼模式初创,到宋明宗族对《家礼》祭礼的继承、变革实践,女性在宗祠祭礼中的角色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妇逐步被边缘化为专司祭品的厨娘。女性祭祀角色的历史变迁表明岁时祠祭的举行是对宗族生活中性别秩序与伦常关系的维护与强化。

  • 表征性父权:传统、女性策略与父权再生产

    作者:朱宇晶 刊期: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传统性别观念的回归和强化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浙江L县的N教会鲜明地提出“女性依附男性”的主张,在当下社会情境中,他们是如何论述自己的正当性的?作为实践主体的女性又是如何理解、消化这种保守性别教条的?N教会的案例表明了当前以话语等表征形式存在的父权意识形态正在日渐强化——这种“表征的父权”,与社会经济结构、正式性...

  • 苗绣商品化视域下苗族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重塑——基于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的个案研究

    作者:叶荫茵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民族文化商品化的背景下,苗族女性逐渐参与到苗族刺绣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中。通过传统身体规训而习得的刺绣技艺,恰恰成为女性施展能动性的媒介。她们藉此改变家户内的性别分工,扩展女性的自主空间,并重塑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在此过程中,苗族女性并非仅仅聚焦于族群内的性别权利转移,而是同时通过彰显其族群身份和刺绣技艺,建立起自己在...

  • 加拿大大西洋省区女性告别单身派对之意义探究

    作者:黛安·泰(Diane; Tye); 方云; 王均霞 刊期:2017年第03期

    女性告别单身派对是北美婚礼庆祝活动中为人所熟知的部分。1995年时,此派对只是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盛行,该调查通过对派对中处于特殊“阈限期”的新娘及其女伴种种不同常态的举止,以及具有直接性意味的游戏,揭示出女性聚会的真正意涵是为“隐性的女性主义编码”,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界定以及男性作为性主体提出的挑战。2016年的调查则表明,随...

  • 衰落与复兴:黄大仙信仰历程——以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为例

    作者:陈华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黄大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同时也是民间的。它发端于民间传说,却成全于道教信仰;它出现于浙江的金华山,却兴旺于香港的啬色园并由此而传遍五大洲。它在内地,尤其是在浙江金华的兴盛衰落,不仅缘于社会的变革这一主轴发展起伏的必然性,也与时代过程中某个特殊因缘,即所谓的偶然性息息相关。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的历程,在个案意义的背后,也折...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信仰世界——伍廷芳与灵学

    作者:郑国; 泮君玲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信仰世界遭受着洗礼和变革。伍廷芳是近代中国灵学的早期传播者。钩稽考订其信仰灵学的时间、师承、主张及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信从灵学的原因,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伍廷芳及其思想;同时,对研究灵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认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信仰世界也有一斑窥豹的作用。

  • 新疆锡伯族族群边界的多重性与民族认同

    作者:梁爽 刊期:2017年第03期

    清代中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新疆伊犁地区边务空虚,锡伯人受清朝政府之命西迁至察布查尔屯垦戍边。锡伯人定居区域的地理边界,以及因为八旗制度而形成的社会边界,强化了新疆锡伯族作为边防军的族群身份和屯垦戍边所应具备的价值标准。20世纪上半叶,地理边界和社会边界相继瓦解后,有关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对盛京老家的思念构成的...

  • 新疆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与特质探析

    作者:薛洁; 侯梦莹 刊期:2017年第03期

    军垦民间文学是兵团各族军垦儿女在屯垦戍边生活中亲身实践、口耳相传、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大众文学形式及精神食粮。新疆流传的古屯垦传说故事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根脉,军旅文化传统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特质,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制度保证,兵团五湖四海人的原籍文化与新疆本土文化的相...

  • 族群认同传说流布的边界性——以湘西土家族八部大王传说为例

    作者:金晶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八部大王又称八部大神,是居住在酉水沿岸的土家人公认的祖先神之一,其原型可以追溯至较早时期的部落英雄。有关传说在漫长的时光中被完善,且局限于湘西境内土家族的居住区域,并以龙山、保靖、永顺等县为核心区域。其传承的显耀程度,与土家人居住的密度成正比。在传承的核心地区,其神庙更是鼎盛一时,比比皆是。八部大王的传说不仅有单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