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尚书·尧典》:儒家历史编纂学的“神话创世纪”

    作者:刘宗迪 刊期:2014年第06期

    《尧典》作为《尚书》历史的开篇,标榜尧舜禅让之盛事,在儒家政治伦理学和历史编纂学中具有开宗明义的地位,是儒家思想的奠基石。但此篇虽属《虞书》,却并非唐虞历史之实录,而是战国时期儒家知识分子综合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神话"创世纪"。顾颉刚早已指出了《尧典》中材料的神话来源,从比较神话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尧典》文本构成和情节结构...

  • 北宋孟元老的民俗观

    作者:高晓芳 刊期:2014年第06期

    孟元老是一个身份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其家世显贵、非寻常宋都市民的先赋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重要作品《东京梦华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他在这一先赋地位影响下所形成的民俗观:民俗贵在真实的特征观、环境承载民俗的影响观、毋无视"官"之俗的范畴观、民俗美在和谐的本体观,进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民俗观。

  • 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学与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之关系

    作者:冯文开; 白存良 刊期:2014年第06期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是必然的,至于什么人能在这一定的时间段内有所作为则是偶然的。一时代之学术固然要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部分学者可能由于他们的学术资历或特殊地位,而对中国史诗学术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乃至对中国史诗学术的构建和走向有着直接的指向作用。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研究在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便与不同时...

  • 日据初期台湾旧惯调查的“民俗”知识建构:知识政治学的视角

    作者:蔡升德 刊期:2014年第06期

    本文以Foucault关于主体化与客体化的论述,说明日本政府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系统性并大规模地调查与记录台湾的旧惯习俗。日据初期的旧惯调查及其所建立的文本与知识,不仅成为台湾民俗学的开端,亦为当代台湾民俗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藉由这样的讨论,除了对台湾民俗学学科建构的本质进行初步的检视,也说明权力在知识与学科建构过程中所扮演...

  • 板櫈、座次与合餐——秦汉坐席、座次与分餐纠正

    作者:刘德增 刊期:2014年第06期

    传统、标准的"端坐"适应于公开、正式的场合,在私下、非正式场合可以"箕踞"。席地而坐之外,也有垂足坐几等情形,板凳在汉代也已出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鸿门宴"的座次顺序有误,在"东向西向"形式的宴席上,"北向坐"为次席,刘邦在"鸿门宴"上受到项羽的礼遇。在分案而餐的同时,也存在共案合餐现象。

  • 汉画中的用香习俗探析——从一块东汉画像石说起

    作者:宋丙玲 刊期:2014年第06期

    烧香祭祀是东西方国家自古都有的重要礼俗,时至今日,烧香仍是中国各种祭祀场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烧香的早期历史仍有诸多不明之处。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村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为出发点,结合其他图像资料及文献记载,对中国早期特别是汉代的用香习俗进行的探析,可以得出民间使用线香的历史可能比既有的认识要早的结论。

  • 从中国陶瓷史看近代中国社会中的俗文化趋势

    作者:方李莉 刊期:2014年第06期

    从中国瓷器的美学特点来说,其追求的是温文尔雅,含蓄内蕴,少雕琢,少直白,自然天成的意境美,这种追求在宋代的瓷器表现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自元以后,蒙古族的进入打破了许多惯常的传统,文人的主流文化被许多民间文化所代替,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市民文化和俗文化的兴起。到明清时期,城市化、商品化的加速,陶瓷作为一种商品和一门生活艺术的世俗...

  • 20世纪前期济南市民休闲生活变化

    作者:牛淑萍; 徐畅 刊期:2014年第06期

    自开商埠之后,自然山水之外,人工景观成为济南市民休闲新型场所,设施渐趋奢华,并实行有偿服务。市民休闲方式和内容亦随之发生变化,公休假期与传统节日一同成为休闲时间,团体休闲逐渐时兴,健身益智活动与拉呱聊天同受欢迎,传统娱乐和西式休闲并存,原本相对单调的休闲生活逐渐丰富多彩。政府强势介入休闲场所和休闲活动管理,以期达到社会教化和政...

  • 中国古代“旱魃”形象的起源与嬗变

    作者:孙国江 刊期:2014年第06期

    旱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旱神,最初在先秦时期以天女的形象出现。东汉以后,旱魃逐渐演变为善行疾走的小鬼形象。宋元时期,民间出现了以产妇所生鬼形儿为旱魃的说法,至明代则出现浇淋产妇以除旱魃的恶俗。随着官方对这种恶俗的禁止,明代中期以后旱魃逐渐变为僵尸的形象,并由此衍生出"打旱骨桩"的恶俗。清中期以后的小说中,又出现僵尸旱魃可变犼的...

  • 唐代的郭登信仰考述

    作者:钱光胜 刊期:2014年第06期

    中国历史上厕神的性别、角色和神职是随时代演变的。延至唐代,郭登成为厕神之一,见于唐人钱方义、李赤之等人的故事之中,并因此获得广泛传播。这一时期,厕神信仰的流行与精神疾病之间关联甚密,反映出人们对厕所污秽之地的一种心理禁忌。唐代以降,郭登信仰得以延续,至明代又经日用文书的记载和推广,逐渐渗透到民间入厕的信仰和禁忌当中。

  • 宗教对魏晋南北朝丧葬的影响

    作者:陈华文 刊期:2014年第06期

    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孝道文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反映出死亡文化与追求另一个世界终极目的的信仰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对于催生宗教信仰影响非常直接,加上西北多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不论在观念还是具体实践上,都深刻影响到当时的丧葬文化。

  • 台湾地区妈祖灵力诸说探讨

    作者:林美容 刊期:2014年第06期

    妈祖信仰渊远流长,在台湾地区蓬勃兴盛至今,史未曾有。考其灵力之源,民间主要有:巫女说、应化说、兵马说、正统说、敕封说、香火说、社群说、跨海说、流动说九种。以上灵力诸说,既有源自于妈祖本身的力量,也有源自于历史的正当性,但最多的动力还是源自于妈祖信众的社会动能。

  • 对一个民间神明兴废史的田野知识考古——论民俗精英的动态联合

    作者:陈泳超 刊期:2014年第06期

    "民俗精英",专指那些仅限于在特定民俗事象中具有明显的话语权和支配力,并且实际引领着该项民俗的整合与变异走向的个人及其组合,与"地方精英"在一个地方的多项甚至全部事务上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有很大不同。事实上,民俗精英的组合是松散的、非实体的,他们之间既互相联合,又充满纷争,总是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山西洪洞羊獬村一个名叫"三公主...

  • 地方叙事与族群想象:陈元光“征蛮”传说研究

    作者:温春香 刊期:2014年第06期

    陈元光是漳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开漳事迹至今为人传颂。闽南各地普遍奉祀陈元光,关于他的传说也极普遍。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陈元光从普通的将领到儒将及神的身份的叠加过程,而其所平之"蛮"也一步步被具体化为蓝雷畲民。与此同时,文献对畲民的描述也趋于典范化,而这一过程与闽粤赣地域社会转型及人群的重组关系密切。

  • 华北三皇姑的传说体系与层累生成

    作者:赵倩; 岳永逸 刊期:2014年第06期

    在华北,千年流传的女神三皇姑传说盛行不衰。这位女神的身份,以隋文帝女、南阳公主、千手千眼佛三说最具代表。在碑志等地方文献中,隋文帝女和南阳公主说居于主流;在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千手佛的传说流传更广。这揭示出文人士绅重"教化"与民众求"灵验"的迥异心态。近代以来,三皇姑传说被再次整合,南阳公主身份与千手佛故事主体层累、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