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杂志简介:《民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17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国际刊号:1002-4360
国内刊号:37-1178/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1310
总被引量:893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7.7692
立即指数:0.1382
期刊他引率:0.8621
平均引文率:23.5366
  • 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

    作者:岩本通弥; 施尧 刊期:2016年第05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家庭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媒体、政府、社会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了未来该社会的发展。在日本,近年来人们感受到所谓“家庭崩溃”的现实感来自于经过故事化操作的新闻报道等社会舆论,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时代价值规范(基本主题)的变化。而实际上,日本战后家庭变化的事实和人们感受到的现实感之间存在很大龃龉。近年来...

  • 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作者:毕雪飞; 岩本通弥; 施尧 刊期:2016年第05期

    毕雪飞(以下简称毕):我受中国《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张士闪教授委托,想对岩本老师做一个采访,请您谈一谈您对中日两国民俗学的看法。我读过您的《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一文,很受启发,其中表达了您对日本民俗学发展方向的忧虑,首先想请您就此谈一谈您对“民俗学”这门学科的看法。

  • 口承与书写视域下的《诗经》研究

    作者:冯文开 刊期:2016年第05期

    坚持以传统为本,将《诗经》还原到当时的演唱现场,从口头诗歌的创编、演唱和流布诸方面,观察、分析和阐释它的演唱特征、诗学法则,解读其蕴藏的传统内涵,揭示《诗经》中存在的诗歌类型的谱系性形态,并对口头诗歌的界定提出了某些新见解。

  • 民国民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述略

    作者:戴建国 刊期:2016年第05期

    对民国时期形成的民俗学(含民间文学)文献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当下还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民国民俗学文献的汇编整理、重印和重版以及文献研究予以回顾,察其轨迹,明其得失,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如何走向民间、如何才能接地气的大问题。

  • 叶德均民俗学与俗文学研究述略

    作者:关家铮 刊期:2016年第05期

    叶德均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民俗学和俗文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著述丰瞻,鲜明地代表了当时的学术风气和学术成就。由于其著述大部分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杭州、广州、福州和上海的小型期刊和报纸副刊上,而如今这些报刊或毁或佚,因此其成果对于今日学界而言,显得陌生和隔膜。对叶先生著述年表的整理以及对其学术研究的评述,对于...

  • 范庄龙牌会与两种文本中的信仰表达

    作者:赵旭东; 朱天谱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与世俗权力纠葛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的信仰实践往往呈现为两种文本的信仰表达形式。显在的信仰文本处于权力的监控之中,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仰表达,除了呈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地方利益,地方信仰的实践本身也是村落的“人格”在信仰世界中的具象表征。相比之下,民间信仰实践的隐藏文本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性的信仰表达,在性质上是对地方...

  • 民俗文化与制度宗教:庙宇博物馆的双线叙事

    作者:关昕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

  • 嵌入与再生产——一个华北村落基督教信仰的民间逻辑

    作者:赵斯羽 刊期:2016年第05期

    基督教在汉人村落社会的传播,不仅要依靠与地方传统的融合与互动,同时还需要将宗教转化为具有功能的组织、身份等社会结构,以嵌入民间的世俗生活的方式得以存在。随着村落社会的变迁,人们需要将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智结构不断再生产。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基督教只有回归其文化面向,才能实现在现代性过程中的延续和再造。宗教信仰的...

  • 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

    作者:段友文; 闫咚婉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因其“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义举而被世人称颂,其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民众对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可从典籍文献、口承故事与地域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追溯,其记忆建构过程是在传说文本“历史发端”“以史运事”与“因史生事”历史演绎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物化的记忆形态来进一步加深对传说的记忆。因传说记忆主客体存在...

  • 消失的迷宫:沂水刘南宅传说中的神话与历史

    作者:刘宝吉 刊期:2016年第05期

    刘南宅是明清两代山东省沂水县最有权势的缙绅世家,长期以来它一直为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所笼罩。这个传说的起源与刘南宅四世刘应宾的一段遇仙奇遇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明清时期吕洞宾信仰在民间盛行的一个例证。通过深入的历史考察,我们会发现,它不仅透露出一个缙绅世家在帝国之下的崛起以及在近代转型中的最终败落,还涉及到一个地方性社会神...

  • 歌唱传统的坚守与“发明”——1949年以后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唱活动

    作者:张远满 刊期:2016年第05期

    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歌唱传统。1949年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歌唱传统也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在大半个世纪的进程里,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者一直在应对着为何歌唱、怎样歌唱和歌唱什么的内生需求与外在型塑。透过歌唱组织的生成与重构、歌唱内容的拼接与创造、歌唱情境的变化与调适,这一歌唱传统依然保有着它的韧度与弹性...

  • 中原地区婚俗变迁初探——以河南开封尉氏县L村为例

    作者:纳日碧力戈; 马静 刊期:2016年第05期

    婚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中原农村的婚姻缔结模式从包办婚过渡到自由婚,婚姻圈由小变大,嫁娶成本逐年上升,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得到提高。这些变化间接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

  • 梅花拳的复兴与华北乡村的群体认同

    作者:张国栋; Thomas; A.Green; 李运 刊期:2016年第05期

    自明末至今,山东、河南及河北交界地带的梅花拳从数个朝代的更替和社会运动中存留下来,并在当下城镇化背景中得以复兴。其动力在于它整合了多种民俗文化要素,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需求,弥补了因城镇化的极速发展而带来的乡村社会民众认同感的缺失。

  • 实践性风水中的“相向解释”——基于辽东宋屯经验的分析

    作者:董磊明; 宋苑 刊期:2016年第05期

    风水不仅是一套话语、信仰、义理,还是一种社会实践。在社会逐步祛魅化的今天,风水作为一种实践策略的特征更加突出。因此对风水的研究,除了关注话语、仪式和功能外,还应遵循实践逻辑,关注风水话语与社会情境,以及行动者之间的互构。辽东宋屯的两起风水事件,展现了行动者是如何依据社会情境将风水转变成自己的实践策略,各方在实践中如何相向而行...

  • 花亡配婚:广西南宁地区的冥婚——兼与香港、台湾冥婚的比较

    作者:吕永升 刊期:2016年第05期

    冥婚仪式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冥婚习俗乃中国传统社会“男娶女嫁”观念的投射,男性需要通过结婚“传宗接代”,确保自己祖先的香火不断。女性则需要通过结婚,从夫家得到父系社会承认的祭祀地位。然而,早夭未婚的男女,要怎样解决未婚乏嗣的香火祭祀与传承,便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地方社会的价值体系与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